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5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限塑令”進行重申。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很多大型商場、大超市早已將“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落到實處。但一些流動商販較多的菜市場、街頭小超市、便利店甚至便民菜攤往往最容易“掉鏈子”,有的商家還坦承:平時都是免費提供,一到有人來檢查時,塑料袋就收費了。
菜市場
有人檢查就收費
位于順義區(qū)裕龍三街與順康路交叉路口的鑫綠都中菜聯(lián)盟是一處綜合型菜市場,售賣的商品包括果蔬、肉蛋、糧油、水產(chǎn)、副食等,品類繁多。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這里探訪時發(fā)現(xiàn),市場內的塑料袋有償提供情況不盡如人意。
在一處菜攤前,見有顧客詢問菜價,攤主一邊搭話,一邊主動遞上了一個塑料袋。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這處菜攤并沒有像以往那樣把塑料袋成沓地掛在外側,供顧客隨意取用,而是顧客挑好菜遞給攤主,攤主在稱重的同時直接裝袋。不一會兒,這位顧客挑好了三四樣蔬菜,每一樣都單獨裝在了一個塑料袋里,可直到付完錢,攤主也沒有提示塑料袋需要收費,最終也沒有向這位顧客收取塑料袋的費用。可就在這位顧客離開前,因為覺得手上的袋子太多不方便拿,想向攤主多要一個大塑料袋,這次,攤主卻明確表示:“大的收費,5毛一個,要嗎?”
市場里一位水果攤主告訴記者,“有的客人買四五樣東西,不可能每裝一樣就跟人家要一個袋子的錢吧,所以現(xiàn)在要是上頭有人來檢查,我們就收費,不檢查的時候還和以前一樣,就不要錢了?!?/p>
小型購物中心
是否收費不統(tǒng)一
位于白石橋地鐵站旁的肥桃生活廣場,是個集購物、餐飲、藥店等多家店鋪于一體的小型購物中心。
在地下一層一家名為“鑫康濟堂”的藥店內,穿著白大褂的銷售人員特意在收銀臺電腦屏幕背面貼上了A4紙打印的塑料袋收費標準,“大袋0.2元/個,小袋0.1元/個”。購買了幾盒藥品后,記者假裝沒有注意到告示,順口說:“幫忙裝個袋。”
銷售人員立刻指了指收銀臺前的塑料購物袋收費標準,問:“要大袋?小袋?”
購物中心中所有店鋪都開始對塑料購物袋嚴格收費了嗎?記者注意到,像是物美超市、屈臣氏等店鋪,早已嚴格實行塑料購物袋收費政策,但購物中心內仍有一些小店的塑料購物袋不光免費,還主動提供。
小超市
塑料購物袋隨便拿
紫竹院南路路邊,阿林生活超市是家私人經(jīng)營的小店。在店內逗留了一會兒,記者發(fā)現(xiàn),來購物的附近居民“自取”塑料袋時十分隨意。買盒草莓裝個袋、抓把櫻桃裝個袋、買倆西紅柿裝個袋、買瓶飲料都得再拿個袋裝上,有時一個人就能拎走七八袋東西。但店主似乎毫不在意,結賬時并沒有額外加收塑料購物袋的費用。
在西外大街路邊的一家京東便利店,記者也遇到了相似的情況。店鋪內的免費塑料購物袋掛在蔬菜、水果的貨架上,敞開供顧客取用。店內并未發(fā)現(xiàn)任何與塑料袋收費相關的標識,只有墻上貼著一張“節(jié)約用袋”的提示語。
街頭便民菜攤
銷售人員幫忙“袋套袋”
疫情期間,為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新鮮蔬果,自2月18日起,海淀區(qū)甘家口街道新街社區(qū)聯(lián)合轄區(qū)超市,將新街社區(qū)紫竹院南路20號院門口的春風書屋臨時改為便民“抗疫提貨點”。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書屋門口的小空地上,用長條桌拼起了臨時的蔬果銷售攤位,身穿統(tǒng)一藍色馬甲的工作人員正忙著為攤位旁的顧客挑菜、稱重。而稱好重量的蔬菜、水果,則分門別類塞進不同大小的塑料袋中,最后,工作人員還貼心地將一袋袋打包好的蔬果歸攏,統(tǒng)一裝進超大號的塑料購物袋中。(張楠?王天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