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wǎng)!
 

聽說香蕉有輻射?這個說法靠譜嗎

2025-11-16 16:48來源:科普中國編輯:夏思睿

今天我們來辟個謠,你可能聽過這樣的說法,說我們平時吃的香蕉里有輻射。這個說法靠譜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以后這香蕉還能吃嗎?別擔心,香蕉還是能吃的,這其實是一個文字游戲。

你要是說有輻射的話,萬事萬物都有輻射,根據(jù)物理學(xué)中的“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一個物體只要有表面積和溫度,只要不是絕對零度,它就會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輻射熱量。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的,我們經(jīng)常說“熱輻射”,輻射的其實是以紅外線為主的電磁波,就連黑洞都有輻射,叫做“霍金輻射”。

輻射這東西是普遍存在的,只不過大部分輻射我們?nèi)庋鄱伎床灰姸?,或者可以借助分辨紅外信號的熱成像儀。舉個能看得見的例子,比如一塊鐵片經(jīng)過高溫灼燒之后會變紅,就是因為高溫的鐵塊輻射出了大量的紅色光的電磁波。當然這里要注意區(qū)分一點,就是你看見一個物體是紅色的,和燒紅的鐵塊的那個紅色不是一回事。一個物體呈現(xiàn)出紅色,是因為周圍的可見光打到它上面之后,其他顏色的光都被物體吸收掉了,只有紅色光那部分反射或者散射到了你的眼睛里。這個紅光是外來的,而燒紅的鐵塊的那個紅光是它本身發(fā)出的,本身發(fā)出的東西才能叫輻射。你要是怕輻射有害的話,干脆太陽也別曬了,手機也別玩了,因為太陽光和手機發(fā)出的電磁波跟熱輻射一樣,主要成分都屬于輻射中的一大類叫做電磁輻射,電磁輻射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有危害的,哪怕是媒體經(jīng)常宣傳的紫外線,說紫外線對皮膚會產(chǎn)生什么刺激,你只要不長時間照射,不但無害,對人體還有一定的益處,它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

所以你說“什么東西有輻射”,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那既然萬事萬物都有輻射,為什么偏偏香蕉這么倒霉,總被拿來說事呢?你怎么不說蘋果有輻射,不說梨有輻射呢?

因為跟這些水果相比起來,香蕉發(fā)出的“核輻射”更多一些。一提到核輻射三個字,很多人就聞之色變了,核輻射屬于輻射中的另一個大類,叫做“電離輻射”。電離輻射的特點是能量比較高,它能夠直接或間接的改變原子和分子的結(jié)構(gòu),可以損傷細胞,所以可能對人體有害,而香蕉輻射出的能量達到了傳說中的伽馬射線的級別。

那這種輻射哪來的呢?我們知道,香蕉里富含鉀元素,鉀是一種在人體里都很常見的元素,但是它有一個同位素哥哥叫鉀-40,在鉀-40的原子結(jié)構(gòu)里比普通的鉀多了一個中子,就因為多了這個中子,鉀-40老以為自己是隔壁家生的,不應(yīng)該姓鉀,它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放射性元素。我們上初中的時候都背過元素周期表,硫氯氬鉀鈣……,每10個鉀-40原子其中有9個會放出一個電子或者叫β射線,衰變成隔壁的鈣-40,這個鈣-40的原子核從激發(fā)態(tài)退回到基態(tài)的時候,還會再釋放出能量很高的伽馬射線,而10個鉀-40原子中的最后一個,會吸收一個電子變成氬40,同時放出X射線。伽馬射線和X射線都屬于能量很高的電磁波,它們跟β射線一塊都屬電離輻射,這類輻射在日常生活里就不常見了,哪里比較多呢?宇宙里有很多宇宙射線屬于電離輻射,在地球上就是核反應(yīng)發(fā)生的時候,比如有放射性物質(zhì)的礦堆里、核電站的核反應(yīng)堆里,還有就是原子彈爆炸的時候。這還沒完,鉀-40的伽馬射線的能量屬于比較高的一種,再加上一些外部條件的作用,就有可能會生成一對正反電子,那一提到反物質(zhì),你可能會想到一個詞,就是“湮滅”,正反物質(zhì)相互碰撞,會同時消失,將它們?nèi)康馁|(zhì)量,轉(zhuǎn)化為能量,也就是愛因斯坦的質(zhì)能方程。其實原子彈爆炸用的也是這個原理,但是正反物質(zhì)湮滅的質(zhì)能轉(zhuǎn)化效率,可比原子彈爆炸高多了,原子彈大概能轉(zhuǎn)化核反應(yīng)物的0.1%,而湮滅的轉(zhuǎn)化率是100%,能量轉(zhuǎn)化效率提升了1000倍。一根香蕉大概每75分鐘就會產(chǎn)生一對這樣的正反電子,那是不是說一根香蕉下肚,人的胃就成了一個小型的原子彈+反物質(zhì)炸彈了呢?肯定沒那么嚴重,因為電子質(zhì)量太小了,它即使在你體內(nèi)湮滅了,你也感覺不到。

另外鉀-40的含量在大自然中也非常低,只占所有鉀元素的,萬分之一多一點,衰變的時間也很長。你要想靠吃香蕉吃出輻射病,你得連續(xù)不間斷的吃100萬根,做一次胸部CT,輻射劑量也才相當于7萬根香蕉。

正所謂“拋開劑量談輻射,都是耍流氓”,那么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有電離輻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