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重慶銅梁區(qū)團林村:礦山變茶山 茶山變“金山”

2021-07-26 10:15來源:銅梁區(qū)融媒體中心 編輯:羅莉萍

半夜山間一場小雨,讓毓青山空氣格外清新。海拔700多米的銅梁區(qū)華興鎮(zhèn)團林村,沿著一條鮮花大道蜿蜒而上,兩側花木扶疏掩映著一個個農家院。7月22日一大早,團林村3組的白家友背著背篼拿著工具出了門。“又去給茶樹修枝哦?”鄰居鄭必忠招呼他。“還要除草哦,雨水多了長得快,你屋頭那些茶樹也莫搞忘了哦?!卑准矣褬泛呛堑鼗貞?/span>

20210726100214809.png

銅梁區(qū)華興鎮(zhèn)團林村

白家友家里有400多株白茶樹,最大的已經長到了3米多高。誰能想到,這一大片蒼翠的茶林,附近是采礦區(qū),過去塵土滿天飛。現在,這里變成了毓青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部分,水清了,山綠了,茶中有林,林中有茶。

團林村石灰?guī)r、頁巖資源豐富。從上世紀80年代起,村里陸續(xù)建起的采石場大大小小有百余家,超千名村民從事采石工作,就連村民建房都是用從山里挖來的石頭。今年60歲的白家友,也曾和朋友合作建起了自己的小型采石場。

隨著采石規(guī)模越來越大,資源的過度開采讓山坡“遍體鱗傷”,植被遭受嚴重破壞,村里村外塵土飛揚,一下雨到處都是泥漿。越挖越多的礦坑連成一片,致使大片山體裸露、寸草不生,不時還發(fā)生塌方,水資源也日漸枯竭,生態(tài)日益惡化。

20210726093958660.png

銅梁以園林化思路對廢棄采石場、礦坑等區(qū)域實施全面復綠復墾

為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內外兼修建設美麗鄉(xiāng)村,銅梁區(qū)下大力氣實施非煤礦山生態(tài)恢復治理工作。村里牽頭將上百家采石場整合、股權重組,整合保留下的采石場也進行了降噪、除塵等技改。同時,銅梁還以園林化思路對廢棄采石場、礦坑等區(qū)域實施全面復綠復墾,讓大山的傷疤逐漸愈合,生態(tài)系統(tǒng)逐漸修復。

礦山整合后,靠著多年的采石經驗和踏實肯干的態(tài)度,白家友被聘請擔任采石場的安全員?!皬S里‘鳥槍’換‘大炮’了,全是機械化自動化,以前打石頭漫天粉塵,現在灰灰都看不到,風景美空氣好,像住在景區(qū)一樣。”白家友很是感慨。在農村人居環(huán)境大整治中,團林村還成了區(qū)里的美麗鄉(xiāng)村示范點,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栽花種草,每到周末都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賞景休閑。

20210726094148121.png

白家友在為茶樹修枝

但是,和白家友一樣幸運被返聘的只有幾百人,其他以前靠采石維生的村民,年輕的還能外出務工,年紀大的就只能在家務農,收入銳減,沒少在白家友面前長吁短嘆。

如何讓自己家和村民們都增加收入?白家友也時常在思考。幾年前,有次廠里放假,他在山上到處閑逛,無意間在平時人跡罕至的地方發(fā)現了野生的白茶。喜歡喝茶的白家友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挖了幾十株野茶苗帶回家種。兩三年后,茶苗長成了茶樹,產出的茶葉一家人一年都沒喝完。

這讓白家友產生了一個想法:“現在礦山都變成森林了,何不利用起來種茶樹?”白家友的想法得到了鎮(zhèn)村的支持。村黨支部書記楊小平發(fā)動村民鄭必忠、韓壽友和白家友一起一邊尋找茶樹種,一邊自己培育茶樹苗。白茶管理難度不大,村里的地勢氣候又很合適,白茶種植很快就在村里推廣開來,不僅每家每戶都有茶樹,村集體經濟組織也加入了進來。如今,團林村的白茶種植已經超過了1100多畝,鎮(zhèn)里還幫助統(tǒng)一包裝、打開銷路。種得最多的白家升家里的茶樹已經近一千株,賣茶葉和茶苗的收入一年就有4萬余元,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20210726094418383.png

白家友在為茶樹修枝

去年,白家友從采石場退休,全身心扎進了白茶種植中?!鞍撞柚饕谴杭静烧?,但夏季修剪下的茶葉也是寶。現在村里委托我把這一千斤夏茶制成茶沙,讓大家再多點收入。”修剪完茶樹枝,白家友悠閑地坐在青山環(huán)抱的院落里,泡上一杯白茶,滿院的花香和茶香。(李慧敏?何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