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得很少,也在積極運動,怎么還是瘦不下去?”“減肥后體重總反彈是為什么?”近日,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在線訪談《保持吃動平衡,維持健康體重》節(jié)目中,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醫(y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心臟康復中心主任馮雪表示,這與過度節(jié)食和吃動不平衡有關。
不少人通過過度節(jié)食減肥,這是不可取的。馮雪解釋,人體的基礎代謝會因為節(jié)食而下降?;A代謝就是人體在清醒且極端安靜的狀態(tài)下也會消耗的能量,可以占到人體總耗能的60%~70%。當攝入的能量遠遠低于基礎代謝能量(低于總耗能的70%),身體會認為已進入“能量貧窮”狀態(tài),從而啟動一系列自我保護機制,放慢新陳代謝的速度,降低基礎代謝耗能。
馮雪強調,通過極端的能量限制方法,比如只吃蔬菜、只吃碳水或者只吃肉等,短期內的減肥效果雖然很驚人,但長期如此不光缺少了能量供應,還會導致各種營養(yǎng)素缺乏。大量醫(yī)學研究證明,如果使用極低能量飲食法減肥,兩年以后不僅效果會蕩然無存,而且絕大多數(shù)都會反彈。
減肥的底層邏輯是制造一個能量缺口。馮雪建議,正餐吃到七八分飽,少吃零食。日常主要的能量“陷阱”大部分是正餐外的食物,如果少吃一口薯片、少吃一個蛋糕、少喝一杯奶茶,這樣積累下來,少吃500大卡很容易就能做到。
“我也積極運動了,怎么還是沒瘦下來?”面對這樣的困惑,馮雪表示,減重關鍵在于“三分練、七分吃”。飲食在制造能量缺口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畢竟能量攝入主要源于食物,而運動消耗僅占全天能量消耗的不到20%,主要消耗來自基礎代謝。若運動后因“獎勵自己”而大吃一頓,很容易導致能量攝入超標,減肥自然無從談起。
此外,許多人高估了運動消耗與強度對能耗的影響。馮雪舉例,脂肪燃燒需要氧氣參與,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更利于減脂,低中強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是減脂優(yōu)選;力量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不宜作為主要減肥方式,一味追求高強度運動,脂肪消耗效率會降低,不利于減肥。
“每周減掉0.5斤~1斤脂肪已屬成功,追求過快的減重速度,不僅反彈率高,而且可能損害代謝和生活質量。全球科學家公認的首選減重方法是生活方式干預,它最有效、最安全、無副作用且最省錢。”馮雪認為,減肥是一輩子的事,應將其融入日常生活,建議從細微處著手:運動“小白”可設定90分鐘鬧鈴打破久坐,用爬樓梯替代電梯,飯后散步10分鐘以上;飲食上準備四格餐盤,按比例攝入蔬菜、水果、蛋白質和主食;零食愛好者可逐步減少食用頻率,培養(yǎng)對健康食物的興趣。(喬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