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掀開食品添加劑的神秘面紗

2019-07-05 08:28來源:中國食品安全網 編輯:薇恩

現代生活給人們提供了數不勝數的食品種類,公眾對食品的營養(yǎng)、品質和美味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在一些“明星食品”受捧的光芒背后,食品添加劑扮演著改善食品品質的決定性角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fā),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拷問的同時,食品添加劑被公眾認為是多起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禍首。那么食品添加劑究竟是何物?與食品安全問題有何等關聯?下面就來掀開它的真實面紗。

食品安全問題的“替罪羊”

“三鹿奶粉”事件爆發(fā)后,蘇丹紅鴨蛋、甲醛白菜、膠狀雪糕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將食品添加劑推到風口浪尖,部分公眾甚至呼吁廢除食品添加劑。盡管科學界人士向公眾解疑釋惑,媒體大幅度科普宣傳,多起事件最終查清與食品添加劑無關,但公眾傳播中仍流行著“食品添加劑有毒論”,只要有食品安全事件發(fā)生,食品添加劑成為“躺槍”主角。

中國營養(yǎng)學會副理事長、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丁表示:“食品添加劑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標志之一,越是發(fā)達國家,食品添加劑的品種越是豐富。只有確有必要使用、安全可靠并經過國家批準的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像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等屬于非法添加物,必須與食品添加劑區(qū)分開?!?/p>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主任郭麗霞認為,食品添加劑之所以代人受過,一是風險交流力度不夠,科學的手段還比較少;二是公眾對科學知識的認知還不夠;三是關于食品添加劑的科普力度不大。

改善食品品質的“魔術師”

食品加工中使用不同的食品添加劑,可以幫助改善品質、延長貯存、塑形提色等等,讓食品變得更加鮮美,可以稱為食品的“魔術師”,但由于公眾的誤解,如今卻被“妖魔化”。

河南省食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食品安全部主任尹紅娜表示:“食品添加劑本身沒有任何毒性,食品添加劑的用法和用量有嚴格的規(guī)定,只有過量使用、越界使用才會容易引發(fā)食品安全問題?!?/p>

據了解,在我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品添加劑生產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分別規(guī)定了食品添加劑的監(jiān)管、生產和使用。因公眾誤解和多起濫用食品添加劑的事件發(fā)生,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本身監(jiān)管力度也不斷加大。

前不久,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對全國31個省份的食品添加劑獲證生產企業(yè)進行了專項監(jiān)督抽檢,共抽取產品1567個批次,其中9個批次產品檢出質量指標不合格,已責令山東、廣東、廣西等省份的6家企業(yè)停產整改,1家企業(yè)移交公安部門立案查處。

現代食品工業(yè)的“貢獻者”

食品界人士都說,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yè)的靈魂,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yè)。相關資料證實,這番說法有歷史依據。食品添加劑并非現代食品工業(yè)的產物,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與人類文明史一樣悠久。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便開始使用食用色素,公元800年,我國南宋時期便開始使用亞硝酸鹽腌制臘肉。我國老百姓炸油條使用的明礬、小蘇打也是食品添加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

河南省衛(wèi)計委食品安全與衛(wèi)生監(jiān)督處處長李紅星表示:“食品添加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明顯,比如面包、香腸、啤酒、包子、油條等,只要需要加工的食品都要使用食品添加劑,反而如果不使用,因食品本身的品質變化,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我們每年都會對食品行業(yè)進行食品安全評估預測,科學數據告訴我們,食品添加劑的正常使用不會引起食品安全事故?!?/p>

據了解,中國商品分類中的食品添加劑種類共有35類,包括增味劑、消泡劑、膨松劑、著色劑、防腐劑等,含添加劑的食品達萬種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和國家衛(wèi)計委公告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分為23類,共2400多種,制定了國家或行業(yè)質量標準的有36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