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許多人養(yǎng)成了吃飯快的習慣,甚至有的人只用十分鐘就解決了一頓飯,然而,在吃飯快的背后卻隱藏著健康風險。
吃飯?zhí)煳:Χ?/span>
鄭州市三院內分泌科副主任衛(wèi)建立介紹,吃飯快的人會漠視飽腹感,不僅會導致過量進食,也會導致胰島素抵抗,使血糖水平波動幅度增大。
血糖在短時間內忽高忽低會導致人體對葡萄糖的耐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體內存在過多的胰島素易使人體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長此以往,就易引發(fā)糖尿病。研究發(fā)現(xiàn),“進食速度”是糖尿病的獨立誘發(fā)因素。相較于吃飯細嚼慢咽的人,狼吞虎咽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約2.5倍。
想穩(wěn)定血糖,就要細嚼慢咽。尤其是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降低吃飯速度對身體有益無害,建議糖友每餐的用餐時間不少于15分鐘。
吃飯快的危害可不止血糖升高。吃飯?zhí)鞎勾髩K食物進入胃,迫使胃加大蠕動力度,加重消化負擔,長此以往會導致胃病。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吃飯速度較快并且吃到產生飽腹感才停止進食的人,和細嚼慢咽并且在產生飽腹感前就停止進食者相比,肥胖的可能性多3倍。
此外,如果吃飯速度快,咀嚼次數少,會導致下頜退化,從而使牙床變得脆弱。
控制吃飯速度從每一餐做起
吃飯快的人要先培養(yǎng)“慢慢咀嚼”的意識,有意識地將每口食物的咀嚼次數增加5次,這樣做可以增加咀嚼和放慢吃飯速度的意識,并形成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牙齒稀松,消化功能逐漸減退,各種消化液分泌減少,加之腸道蠕動減弱,更應細嚼慢咽,建議老人每口飯菜咀嚼不少于25次。
對于一日三餐,衛(wèi)建立給出以下建議:
早餐時間比較緊張,大部分人會選擇簡單并且容易攜帶的食物,比如牛奶、面包或包子、豆?jié){等??梢詼蕚渌⒁恍〈鼒怨驶蛞缓兴崮?,把早餐時間拉長,在每天10時~11時,當成零食吃。
很多人中午吃飯時還沉浸在工作狀態(tài),建議上班族中午趁著吃飯的機會調整心情,排除腦子里的工作和雜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飯上,刻意數數自己咀嚼了幾次、吃了幾種食物,提醒自己每一口飯咀嚼15次以上,自然而然吃飯速度就會放慢。
晚餐可以吃點粗糧、涼拌菜。蔬菜和粗糧是最需要咀嚼也是最容易飽腹的食物。相比一般食物,粗糧和涼拌菜更需要多次仔細咀嚼,自然會降低吃飯速度。(馬曉楠?姜偉?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