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雙遼:育出春耕“好苗頭”

2024-04-17 15:47來源:吉林農村報 編輯:王奧力

好秧一半稻,苗好三分收。眼下,正是水稻育苗的關鍵時節(jié),雙遼市搶抓農時,引導合作社、種糧大戶等利用機械設備開展水稻育苗工作,同時加強科技服務,讓科技助力春耕生產,提高育苗質量和效率,為水稻豐產豐收“開好頭”。

清明過后,春意正濃。4月8日,在雙山鎮(zhèn)秀水村水稻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基地,兩棟育苗大棚格外顯眼,每棟占地2萬平方米。走進育秧棚,工人在技術員的帶領下,有序進行水稻育秧作業(yè)。

工人嫻熟地在育苗“流水線”上操作,一個個空苗盤整齊有序地放上傳送帶,機器便自動填入種子和營養(yǎng)土,播種均勻的育苗盤制作完成后,由工人集中放到提前整理好的苗床上進行發(fā)芽生長。放眼望去,數(shù)萬個缽盤整齊地碼在地面,蔚為壯觀。

“我們這個缽苗育秧機一天可以完成7000余盤,整個育秧過程高效便捷、省時省力,10天左右完成合作社247公頃水稻育苗工作?!毕樘┓N植合作社負責人程顯鋒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與傳統(tǒng)水稻育苗相比,缽盤育苗秧苗素質好,彈性較大,育秧效率高,移栽方式靈活,方便后期水稻拋秧,通過該技術可以實現(xiàn)水稻育秧機械化、規(guī)模化、標準化、商品化生產,能有效降低勞動成本、提高水稻單產,促進水稻生產轉型升級,以技術創(chuàng)新保障糧食安全。

程顯鋒介紹,今年合作社兩棟育苗大棚采用新型移動噴淋設施,可以更好地控制苗床的干濕度,而且通過自動化系統(tǒng)進行遠程遙控,控溫、控濕,能夠為秧苗生長提供最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

為實現(xiàn)集體與村民“雙豐收”,祥泰種植合作社為周邊70余名村民提供了短期就業(yè)崗位。

育苗村民張洪軍算了一筆賬,流轉土地、合作社分紅、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能賺10萬元?!拔以诤献魃缬缫惶焓杖?50元,家里5公頃土地,今年按照1000元一大畝的價格流轉給合作社,去年合作社分紅近1萬元,不用擔風險,旱澇保收。”張洪軍笑著說。

水稻要豐產,育秧是關鍵。為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雙遼市開啟春耕“加速”模式,因地制宜選優(yōu)品,全力抓好水稻生產的指導服務和農資保障工作,邀請農技專家結合技術需求到田間地頭“傳經送寶”,及時解決種植戶在水稻育秧上遇到的技術難題,全面推進春耕工作,為全年糧食豐產、農民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在王奔鎮(zhèn),市農機總站和當?shù)剞r業(yè)站農技人員深入農戶家中進行技術指導,指導農戶要嚴格按照時間節(jié)點做好水稻育秧工作,向農戶強調應該注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提高水稻產量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農技人員還考察了播種秧盤的使用情況,同時對浸種情況進行現(xiàn)場查看,指導農戶要控制種子根、芽長度,防止種子病害的發(fā)生。

近年來,雙遼市通過大力推行水稻育秧集約化、規(guī)模化、標準化、工廠化生產,積極引導農民引用科學化、智能化技術,全程控制稻種催芽,確保發(fā)芽質量,著力提升農業(yè)現(xiàn)代化水平,為傳統(tǒng)農業(yè)注入新質生產力,加快實現(xiàn)全省千億斤糧食總目標。(侯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