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聚餐后捧著肚子懊惱?衣柜里永遠塞著幾件穿不上的衣服?我們常常在不經(jīng)意間攝入太多食物,日積月累就變成了體重秤上那個不愿接受的數(shù)字。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做到食不過量,為身體開啟一場智慧的“減負”行動。
所謂食不過量主要指每天攝入的各種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不超過身體所需要的能量。不同食物提供的能量不同,如蔬菜是低能量食物,油脂、畜肉和高脂肪的食物能量較高。因此,要做到食不過量,需要合理搭配食物,既要保持能量平衡也要保持營養(yǎng)素的平衡。那么如何能做到食不過量呢?學會這幾個技巧助您健康享“瘦”。
規(guī)律用餐可避免因過度饑餓引起的飽食中樞反應遲鈍而導致進食過量。
放慢吃飯速度,每一口食物都要充分咀嚼后再下咽,這樣大腦可以敏銳地體會到飽腹感而減少食欲,而匆匆扒飯的人往往在身體喊停前就已經(jīng)攝入過量食物。
無論在家或在外就餐,都提倡分餐制,根據(jù)個人的生理條件和身體活動量,進行標準化配餐和定量分餐。
如果能堅持每頓少吃一兩口,對預防因能量攝入過多而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有重要作用。對于容易發(fā)胖的人,適當限制進食量,不要完全吃飽,更不能吃撐,最好感覺還欠幾口的時候就放下筷子。
按照“蔬菜—肉類—主食”的順序進餐,這樣能在熱量攝入較低時就獲得初步飽腹感,有助于控制后續(xù)高熱量主食的攝入量。
學會看食品標簽上的營養(yǎng)成分表,了解食品的能量值,少選擇高脂肪、高糖食品。
將大盤子換成小盤子,大碗換成小碗。研究顯示使用較小的餐具,能自然地減少食物盛取量,但視覺上卻同樣顯得“豐盛”,心理滿足感不減,有助于減少進食量。
在外就餐或聚餐時會不自覺增加食物的攝入量,導致進食過量。
另外,成年人每天的進食量可以參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不過寶塔中建議的是平均水平,如果有特殊情況,還需要咨詢營養(yǎng)師或者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