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涌現出一批網紅農民,他們借助海量的“粉絲”銷售農產品,由此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農業(yè)技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并成為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一股新動力。
“大家好,今天的直播開始啦,我現在正在直播起蝦籠、洗龍蝦、剪蝦頭、去蝦線……”9月14日上午,瑞昌市武蛟鄉(xiāng)上湖村31歲的殘疾青年劉遵美準時開始手機直播。捕魚捉蝦,這些農活對于在湖邊長大的劉遵美來說,再熟悉不過。但對城里人來說,每一個過程都新奇有趣。這些原生態(tài)的鄉(xiāng)村生活通過手機鏡頭全程展示,為劉遵美吸引了近10萬粉絲,他也因此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農民。
與劉遵美直播捉蝦烹蝦不同,宜春市袁州區(qū)溫湯鎮(zhèn)下鞏村農民樂文秋主要是直播鄉(xiāng)村閑適生活。曾經,他制作的一條采摘野生獼猴桃的短視頻,瀏覽量達120多萬人次。如今,樂文秋已經成為在全國都有一定知名度的網紅農民。
近年來,在我省各地,像劉遵美、樂文秋一樣的網紅農民不斷涌現。全南縣中寨鄉(xiāng)黃竹龍村“90后”農民陳永東,通過網絡直播農村趕集、傳統(tǒng)手工、小吃制作等,吸引了40多萬粉絲;擁有180萬粉絲的橫峰縣新篁辦事處早田村農民蔣金春,把鏡頭對準了筍干等山貨制作;豐城市秀市鎮(zhèn)紅洲村種糧大戶甘時清,直播邊唱歌邊開拖拉機耕田的場面,吸引了許多網友在線圍觀。
雖然網紅農民不一定有高顏值,不一定擅長歌舞,也沒有裝修精美的直播間,但他們通過手機直播,將真實的、原生態(tài)的鄉(xiāng)村風貌和農村趣事展現給網友,打開了一扇親近農民、了解農村的大門;搭建了一座城鄉(xiāng)互動、文化溝通的橋梁;喚起了人們內心深處的鄉(xiāng)愁,帶來了一股網絡清流。
人紅了,日子更紅火了
網絡直播,讓農民有機會通過手機鏡頭介紹自己的產品,打開銷路;展示多姿多彩的田園生活,從而帶來眾多的游客,讓農民增收,實現脫貧致富。
劉遵美是精準扶貧對象,直播在使他成為一名網紅農民的同時,也為他開辟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子。2017年初,劉遵美接觸到手機直播,當時正值當地有名的赤湖龍蝦上市季,他靈機一動,何不利用直播銷售龍蝦呢?說干就干,兩部手機,一根自拍桿,就是所有直播設備。第一天直播,龍蝦銷售額就達2400多元。兩年多來,每當龍蝦上市季節(jié),每天9時到17時,劉遵美的弟弟和母親負責洗蝦煮蝦,劉遵美負責直播、接單。10月份龍蝦下市,他又通過手機直播賣螃蟹。依靠手機直播銷售水產品,劉遵美每年收入達4萬多元,日子越來越紅火。
和劉遵美一樣,樂文秋也是貧困戶。2017年,他開了一家網店,售賣野生葛粉、烤紅薯片等土特產。借助直播營銷,樂文秋的網店生意十分紅火。實現了脫貧致富的樂文秋,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明月山樂文秋種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通過手機直播銷售贛南臍橙,是陳永東每年的重頭戲。陳永東不僅說話俏皮活潑,還不時秀秀他的拿手絕活——近景魔術??恐辈?,陳永東每年收入達30多萬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借助手機直播推銷產品,使得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大大拓寬,開辟了一條致富新路。(曹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