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報訊(黃偉偉)糧食生產是安天下、穩(wěn)民心的戰(zhàn)略性產業(yè)。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明顯增多,在最近50年里,我國因干旱和洪澇導致的農作物受災面積平均占到了同期農作物播種面積的21%,且成災面積和成災比例均呈現(xiàn)加劇趨勢,成為我國糧食穩(wěn)產增產的重要制約因素。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這就要求要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建設,切實保障我國糧食高產和安全。
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 圖片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程永波委員建議繼續(xù)加大糧食主產區(qū)基礎建設的投入力度。農田水利建設是緩解旱澇災情、穩(wěn)定和提高耕地糧食產量的主要途徑。目前,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約占全國耕地面積的50%,生產的糧食占全國的75%。目前運行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多修建時間較早,老化失修問題日益突出,導致農業(yè)防災減災效果不斷減弱。建議根據(jù)各糧食主產區(qū)農田水利設施防災減災能力差異,因地制宜加強農田水利投資和后期管護,不斷改善種糧農民的生產條件,增強災害抵御能力。
也要全面推進糧食生產災害抵御體制機制建設。在程永波看來,雖然我國農業(yè)防災減災體系經過多年建設已經取得一些突出成就,但與經濟社會發(fā)展要求和農民群眾期待相比仍有差距。他建議要健全糧食生產防災減災資金多元投入機制,完善各級救災補助政策,加大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工程建設、監(jiān)測預警等方面的經費投入;加強糧食生產防災減災體系和機制建設,建立國家級和省級災害防治專家團隊,指導農戶加強作物田間管理,構建防災減災長效機制。
“我國糧食作物保險在國家有關政策扶持下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但仍面臨保險創(chuàng)新激勵不足、理賠程序復雜、缺乏大災風險分散和防范機制等問題?!?程永波委員建議要建立健全糧食作物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實施范圍從產糧大縣逐步擴展至非產糧大縣的產糧大戶,做到應保盡保,同時提升糧食種植保險保障水平;加強承保理賠管理,提高保險政策精準性、實效性,確保農戶災后理賠足額及時,發(fā)揮好保險“兜底”效用,保障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降低;加快建立財政支持的多方參與、風險共擔、多層分散的糧食作物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發(fā)揮好糧食作物保險的風險保障功能,為糧食穩(wěn)產保供和農民持續(xù)增收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