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西彭鎮(zhèn)千秋村示范基地的第一批早春鮮食玉米成熟了,一株株玉米長勢茁壯,一個個玉米飽滿鮮嫩。同一時間,基地外的玉米還沒有揚花。
“90斤!3元一斤,這一背簍270元!”
收購商的貨車開到了地頭。村民們忙著采摘、稱重、算賬、裝車,歡笑聲中一派繁忙景象。
“往年沒有這么早收過鮮玉米,今年起碼早了十多二十天!”重慶秋意香農業(yè)股份合作社理事長羅水平開心地說:“個頭大小均勻,個個飽米滿尖,又香又糯又甜,自然能賣好價錢?!?/p>
千秋村在九龍坡區(qū)農業(yè)農村委的支持下,重慶市農業(yè)科學院在這里建立了重慶主城鮮食玉米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
今年,重慶市玉米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重慶市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長柯劍鴻帶領團隊,在該村進行了早春鮮食玉米示范推廣,通過適宜品種和栽培技術集成,成功讓第一批鮮糯玉米比往年提前半個多月上市,市場價格也達到正季售價的3倍左右,搭上了豐收的早班車。
“要提前上市,就要提前播種,首先就要考慮品種要耐低溫,第二就是栽培技術上要保溫?!笨聞櫿f。通過雙膜技術——地膜加天膜來進行保溫,再通過培土,也達到一些增溫的效果,玉米就能提早成熟、提前上市。
據(jù)了解,該基地栽種的早春鮮食玉米品種以“渝甜糯990”“玉糯811”“京科糯928”等品種為主。并采取“科研單位+村集體經濟組織+訂單收購”的模式,讓特色產業(yè)有產值,生產銷售“一路通”。
千秋村村委會主任白淋淋介紹,重慶市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幫助村里建起了鮮食玉米示范基地,目前核心片有300多畝,帶動推廣了1200多畝,平均畝產2000斤上下,有力地助推了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
“今年地頭價3元一斤,畝產值可以達到5000多元,除去成本,每畝差不多有4000元的純收入?!笨聞櫿f,“這是實實在在的增收?。 ?/p>
玉米是重慶市第二大糧食作物,對于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重慶市玉米產業(yè)技術體系成立一年來,已培育玉米新品種5個,示范推廣新品種25個,示范推廣面積12.06萬畝。柯劍鴻表示,下一步將繼續(xù)發(fā)力重慶鮮食玉米提質增效、產業(yè)轉型升級,助力玉米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鄧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