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812.9公斤! 北京“四良”種麥刷新小麥高產紀錄

2025-06-20 14:55來源:新華網 編輯:曹譯文

6月19日,北京市房山區(qū)竇店鎮(zhèn)的千畝麥田里,聯合收割機轟鳴作響,全市“三夏”生產由南至北全面鋪開。據了解,今年全市小麥播種面積45萬畝左右,同比增長超過5%,畝穗數49.2萬,同比增加2.3萬,更令人振奮的是,高產攻關田畝產首次突破800公斤大關,達到812.9公斤。

“十四五”以來,北京市以“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wěn)產高產”為目標,重點圍繞田塊整治、灌溉設施、田間道路、電力配套等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34萬畝,同步配套噴灌、滴灌等高效節(jié)水設施17萬畝。據初步測算,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能提升約100公斤,為小麥穩(wěn)產增產筑牢了“耕”基。

今年北京市小麥品種布局優(yōu)化成效顯著,呈現出“新、豐、廣、優(yōu)”的特點。主推的10個高產優(yōu)質抗逆品種比去年推介品種增加9.72萬畝,同比增長14.8%。全市雜交小麥種植面積有大幅度提高,京麥189、京麥18等雜交小麥品種憑借抗逆、穩(wěn)產、豐產等優(yōu)勢,成為京郊小麥穩(wěn)產增產的“助推器”。

北京市全力推動“伏羲農場”落地建設,打造“全國智慧農業(yè)應用場景頂級示范標桿”。對高性能播種機和動力換擋(無級變速)智能拖拉機開展“優(yōu)機優(yōu)補”,并持續(xù)擴大智能裝備補貼范圍。近年推廣應用高性能精量播種機300余臺,全市安裝自動(輔助)駕駛和作業(yè)監(jiān)測等智能終端2059臺,智能終端覆蓋全市80%以上農機專業(yè)合作社,極大提升了農機作業(yè)精度和作業(yè)質量。

圍繞大面積單產提升,北京市梯次開展高產攻關、高產示范和高產帶動。

高產攻關田瞄準單產極限發(fā)起沖擊,匯聚頂尖農技力量與最優(yōu)資源,“今年我們農場進行了智能化改造,手機就能控制澆水施肥,在專家指導下,后期采用無人機多次噴施葉面肥,想不高產都難?!备弋a攻關所在地竇店村十二農場強瑞晶說。

市區(qū)兩級重點建設37個高產示范區(qū),率先垂范,集成應用高質量整地播種、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核心技術,為種植戶們提供看得見、學得會的“科技課堂”。北京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推廣研究員周吉紅介紹:“我們通過重點培育30余家社會化服務主體(包括合作社、農業(yè)企業(yè)、聯營公司等),提升其規(guī)模生產水平與輻射帶動能力,帶動周邊區(qū)域實現高產增收?!?/p>

在測產現場,北京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副站長孟范玉介紹,據專家實收測產,高產攻關田畝產達到812.9公斤,首次突破800公斤,比2023年的最高產量提高8.0%,刷新北京小麥高產歷史紀錄。

目前,小麥已經進入成熟期。全市召開了“三夏”生產調度會,結合氣象和農情,部署抓好“三夏”生產工作,切實減少降雨可能對夏收造成的不利影響,投入小麥收獲機、拖拉機、玉米播種機等農機具1.2萬臺件,強化機具組織和調度,狠抓機收減損,保障農機跨區(qū)轉運通暢,確保夏糧豐收到手。下一步,抓住晴好天氣窗口期,做好小麥搶收工作,成熟一塊收獲一塊,確保顆粒歸倉。接續(xù)推進夏播、夏管工作,抓好適墑適期播種和在田作物管理,夯實全年豐收基礎。

從良田到良種,從良機到良法,北京市正以現代農業(yè)科技貫穿糧食生產全鏈條,讓“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在京郊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