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城口縣修齊鎮(zhèn)任河邊,白雪壓在一排排瓦房上,這些瓦房是城口老臘肉非遺傳承人趙友安的炕房,20個炕房里掛著20萬斤城口老臘肉,蔚為壯觀。趙友安在現(xiàn)場忙碌著,安排物流將臘肉送到各個經銷點。
近日,重慶城口縣修齊鎮(zhèn)任河邊,城口老臘肉非遺傳承人趙友安的炕房里,滿屋的老臘肉,蔚為壯觀。新華網 翟亦平 攝
城口當?shù)氐牧曀桌?,老百姓在臘月最大的盼頭,就是殺年豬和做臘肉。早在數(shù)百年前,這里的人們就將鮮肉進行腌制,并用小火進行熏炕,這種方式不但讓土豬肉的保質期大大延長,而且還保留了土豬肉的鮮香。城口老臘肉作為當?shù)鬲氂械木G色美食,這一個“老”字,不僅象征著悠悠歲月,還藏有老臘肉美味的秘密。
趙友安的臘肉企業(yè)幫助當?shù)?2名貧苦戶在廠里就業(yè),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同時,帶動當?shù)?000多戶鄉(xiāng)親,發(fā)展生豬養(yǎng)殖,每戶每年增收兩萬元。圖為趙友安和同事一起做臘肉。新華網 翟亦平 攝
趙友安說:“城口的臘肉,是炕出來的。我們把青杠木燒成木炭,燃燒之后利用木炭的余溫來炕。用柏樹丫枝熏的臘肉,一般一兩天就熏完,而用木炭余溫來炕,至少要一個多月才能制作完成,蝶變?yōu)橐粔K塊色澤金黃、軟硬適度、存放一年不壞、‘有氣質、有顏值‘的老臘肉?!?/p>
目前,城口老臘肉作為城口縣重點扶貧主導產業(yè),已培養(yǎng)重慶市縣級龍頭企業(yè)5家,加工生產企業(yè)或大戶60余家,年加工銷售量達到3500噸,產值達到2.6億元。圖為城口縣城。新華網 朱清 攝
據(jù)了解,城口老臘肉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目前已成為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和當?shù)氐拿撠毠怨こ叹o密結合在了一起。趙友安的臘肉制作廠,已成為當?shù)氐凝堫^企業(yè),年產值上億元,直接幫助當?shù)?2名貧苦戶在廠里就業(yè),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同時,他還帶動當?shù)?000多戶鄉(xiāng)親,發(fā)展生豬養(yǎng)殖,每戶每年增收兩萬元。
目前,城口老臘肉作為城口縣重點扶貧主導產業(yè),已培養(yǎng)重慶市縣級龍頭企業(yè)5家,加工生產企業(yè)或大戶60余家,年加工銷售量達到3500噸,產值達到2.6億元。產業(yè)覆蓋全縣100%貧困村、90%以上貧困戶。 (黃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