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軒宗超 記者李甜甜)為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不斷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為服務政府、服務經濟、服務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天津市食檢院矢志踐行初心使命,充分利用自身專業(yè)技術優(yōu)勢,尤其在“3·15”期間,結合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深入開展系列“政策+技術”志愿幫扶和食安科普等活動。
3月5日,市食檢院以“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為契機,成立志愿服務隊,組建4個幫扶組。相關負責同志分別帶隊深入天津光明夢得乳品有限公司、天津香飄飄食品工業(yè)有限公司、天津市大橋道食品有限公司和桂發(fā)祥十八街麻花食品(天津)有限公司等企業(yè),實地征詢企業(yè)需求,現(xiàn)場幫助解決企業(yè)在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標簽以及檢驗項目方法方面的技術問題。
3月10日,市食檢院舉辦“實驗室開放日”活動,邀請了20余家食品企業(yè)40余名代表參加,院專家張潔、張華分別對“中小企業(yè)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功能與特點”“預包裝食品標簽、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標準進行了現(xiàn)場宣講和解讀,與參會企業(yè)技術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組織代表們近距離觀摩實驗室,詳細了解實驗室功能以及檢驗檢測等相關知識。
3月11日,市食檢院副院長劉祥帶領院技術專家團隊成員一行四人,前往博蘊純化裝備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調研交流,并開展“政策+技術”幫扶活動。
3月14日,市食檢院多名技術專家參加天津市《都市頻道》開展的“3.15”放心消費特別節(jié)目大型線下活動,活動現(xiàn)場為廣大消費者講解如何通過食品外包裝標簽標識內容知曉食品的真實類別及其主要營養(yǎng)成分含量等知識,進而讓消費者買得順心、吃得安心。就消費者關注的“以次充好、摻偽摻假”等食品熱點和焦點問題,院專家王錦輝以簡單的化學實驗鑒別調味品食醋、白胡椒粉的真假,現(xiàn)場科普廣大消費者食品安全常識。
在此期間,市食檢院《祥說瑩論》專欄推出“不法保健品套路多,這些營銷陷阱要當心”專題科普,與“津云”合作系列推出“非油炸的膨化食品真的不含油嗎?”“無糖飲料真的無糖嗎?”“隔夜的剩菜會亞硝酸鹽超標嗎?”等,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讀人民群眾生活日益相關的食品安全知識。
據(jù)悉,市食檢院作為市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落實新發(fā)展要求,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與服務政府、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有效融合起來,常態(tài)化開展好“政策+技術”幫扶和食品科普活動。
上述系列活動是天津市食檢院幫扶企業(yè)的重要舉措之一,均受到企業(yè)和消費者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