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wǎng)!
 

冬季總是凍手凍腳吃什么食物能夠讓孩子溫暖過冬

2021-11-23 09:14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編輯:新聞中心

冬季來臨,降溫加寒風肆虐,出門總讓人感覺穿少了衣服,許多人都會感覺寒意徹骨,凍手凍腳,怎樣能讓孩子暖融融地過一個冬天呢?通過合理飲食、養(yǎng)生食譜來幫助孩子驅(qū)除寒氣,溫暖過冬。

2類“紅色食物”祛寒

所謂的紅色食物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含血紅素的肉食品和肉制品,如牛肉、羊肉等;一類是顏色鮮艷的蔬菜水果,如胡蘿卜、紅薯、紅棗、山楂等。萬物蕭瑟的嚴冬,這樣的食物首先能讓人眼前一亮,帶來愉快的視覺刺激,使人胃口大開,食欲大增。

中醫(yī)認為,紅色肉類性溫而不燥,具有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冬天食用既抵御風寒,又滋補身體。此外,紅色肉類多數(shù)富含天然鐵質(zhì),有助于養(yǎng)血補血,使心血充盈,面色紅潤。將羊肉與適量的當歸、生姜一起熬湯,每周食用一到兩次,是補血益腎養(yǎng)顏的好方法。

紅色蔬果同樣是“養(yǎng)生高手”。因為它們多數(shù)富含番茄紅素、多酚類色素、花青素等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作用,還富含鈣和鐵,能對心腦血管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此外,胡蘿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能健脾消食、補肝明目、降氣止咳;紅薯入脾、腎二經(jīng),可“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被中醫(yī)視為一種“良藥”;紅棗則能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

5類食物最“保暖”

羊肉、牛肉等富含蛋白質(zhì)和鐵的食物。蛋白質(zhì)所含能量的30%會變成熱量從體表發(fā)散出去,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僅有5%—6%作為熱量散失,脂肪則是4%—5%。因此,冬天吃高蛋白質(zhì)的食物有助機體抗寒。值得注意的是,在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中,紅肉和動物內(nèi)臟等還是鐵元素的好來源。鐵在體內(nèi)參與血紅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攜氧能力,缺鐵者外周組織的供氧減少,會因產(chǎn)熱不夠而感到寒冷。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天吃肉量別超二兩。

海帶、紫菜、海魚等富含碘的食物。甲狀腺素是人體新陳代謝調(diào)控的重要激素,影響著人體的代謝率高低、生長發(fā)育、神經(jīng)和肌肉功能。它能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脂肪轉(zhuǎn)化成能量,抵御寒冷。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如果缺碘,身體御寒能力會因此降低。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因此各種海洋食品均為碘的良好來源,如海帶、紫菜、海魚等,冬天應該常吃。

鮮棗、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研究顯示,攝取大量維生素C能明顯減少因寒冷而導致的直腸溫度下降,并可緩解腎上腺的過度應激反應,增強身體對寒冷的耐受性。柿子椒、番茄等深色菜,以及柑橘、鮮棗、獼猴桃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

粗糧、綠葉菜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大部分B族維生素在體內(nèi)起到輔酶作用,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zhì)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都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燕麥等粗糧、堅果、瘦豬肉及動物內(nèi)臟中。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蛋黃、奶制品、綠葉菜等。富含尼克酸的食物有全麥制品、糙米、豆類、芝麻、花生等。

辣椒、姜等香辛料。在寒冷的冬天,適當吃些香辛料不僅能給人們帶來味覺上的享受,還有助于人體抵御寒冷。比如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產(chǎn)熱潛力,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怕冷、凍傷等;美國農(nóng)業(yè)部研究發(fā)現(xiàn),飲食中加入肉桂,能提高身體新陳代謝速度,促進產(chǎn)熱;姜中的揮發(fā)油可加快血液循環(huán)、興奮神經(jīng),使全身變得溫暖。因此,冬天家長在烹調(diào)時,可以多放些辣椒、肉桂、姜等香辛料。

8種蔬果最宜吃

柚子。柚子營養(yǎng)豐富,含有糖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鈣、磷、鎂、鈉等營養(yǎng)成分。柚子還含有生理活物質(zhì)皮甙以及類胰島素,柚肉中所含維生素C非常豐富,故柚肉能降血脂、降低血液黏滯度,有防治腦血管疾病等功效。

橘子。橘子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鈣、磷、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有降低膽固醇吸收、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橙子。橙子中維生素C、胡蘿卜素的含量高,能軟化和保護血管、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橙子中果膠能幫助身體盡快排泄廢物、脂類及膽固醇,并減少外源性膽固醇的吸收,排毒的同時還可以降低血脂。橙子中含量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P,能增加機體抵抗力,增加毛細血管的彈性,降低血中膽固醇。

檸檬。檸檬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P,能增強血管彈性和韌性,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和心肌梗塞癥狀。近年來,國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青檸檬中含有一種近似胰島素的成分,可以使異常的血糖值降低。

芥菜。芥菜葉黃素和維生素K含量極高,另外也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D、胡蘿卜素和膳食纖維。

帶皮山芋。1根長約13厘米的帶皮山芋含鉀量達到美國科學院提出的每日建議攝入量的10%。

西藍花。熱量低,纖維含量高,維生素C比大白菜、番茄和芹菜更高。

胡蘿卜。每100克含胡蘿卜素1.35—17.25毫克,還含有維生素B族、維生素C、脂肪、糖類、鐵、果膠、無機鹽等。

這些吃法讓孩子溫暖加持

慢火燉煮吸收好。隨著氣溫下降,適當吃點慢火燉煮的菜肴,如排骨燉藕、蘿卜燉牛腩,不僅能讓全身都暖起來,還能增加人體對植物營養(yǎng)素的吸收量。

飯里加豆暖全身。多吃豆類有一定的暖身作用。由于其中富含礦物質(zhì)、抗氧化物質(zhì)等營養(yǎng)素,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不妨在蒸米飯、熬粥時加把紅豆、綠豆等。

根莖類蔬菜防感冒。秋冬交替,很容易因免疫力低下而感冒。不妨吃點胡蘿卜、紅薯和南瓜等根莖類蔬菜,它們富含β胡蘿卜素,能在人體中轉(zhuǎn)化為維生素A,可有效改善膚質(zhì)、視力,提升免疫力。

用優(yōu)質(zhì)脂肪心情好。橄欖油、芝麻油和椰子油等屬于優(yōu)質(zhì)脂肪,不僅能讓存在于綠葉蔬菜、紅薯、南瓜、菜花和卷心菜中的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K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還含有色氨酸,能幫助人們預防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

柑橘類水果增強免疫力。柚子、橘子、酸橙等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對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很有幫助。此外,柚子富含番茄紅素,有助于防止細胞受損。

香辛料促循環(huán)。在菜肴中加點香辛料,如孜然、茴香、肉桂、豆蔻和姜等,不僅能暖身,還能促進消化。南瓜、肉與豆蔻、肉桂搭配,味道最好;孜然能給菜花增香,還有助于燃脂;用熱水沖泡檸檬和新鮮姜塊,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升免疫力。

一到冬天,很多家長、孩子都喜歡吃酸辣食物暖身,熱騰騰的酸菜魚是不錯的選擇。這里,推薦一款酸蕎頭紫蘇黃骨魚湯散寒暖身。

蕎頭產(chǎn)于南方,成熟的蕎頭晶瑩潔白,形狀和蒜頭很像,甘中帶微辣,被譽為“菜中靈芝”。蕎頭內(nèi)含糖、蛋白質(zhì)、鈣、鐵、磷、胡蘿卜素等物質(zhì)。現(xiàn)代醫(yī)學還發(fā)現(xiàn)蕎頭有抗菌、降血脂、清除體內(nèi)毒素、抑制腫瘤生長等作用。蕎頭屬于溫性食材,冬季進食有一定的散寒暖身效果,同時蕎頭還通肺經(jīng)和大腸經(jīng),防外感,促消化以及通便秘。各地的蕎頭的制作方法不同,這里推薦的湘西蕎頭酸辣嫩脆,搭配新鮮番茄,代替酸菜魚中的酸菜,使這款酸湯添了一份獨特的風味。

酸蕎頭紫蘇黃骨魚湯

材料:黃骨魚500克,湘西酸辣蕎頭8—10顆,西紅柿2個,大蒜數(shù)瓣,生姜數(shù)片,紫蘇葉少許(3—4人量)。

做法:黃骨魚宰殺干凈,加入少許黃酒備用;將蕎頭、西紅柿、大蒜切成小塊,與姜片一起放入鍋中爆香;加入1500毫升清水,用大火燒開后放入黃骨魚,轉(zhuǎn)小火燒30分鐘;加入少許紫蘇葉,最后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散寒暖身,開胃通便。

(綜合自人民健康網(wǎng)、《生命時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