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上一口我們富平的尖柿,柿香濃郁、回味無窮。我們已將鮮柿晾曬,再過1個多月就能品嘗到柿餅了?!?1月13日,在富平縣齊村鎮(zhèn)董南村,村民王進向記者介紹晾曬架上的富平尖柿。
在富平縣,提起王進,或許沒多少人知曉。但說起“柿小農(nóng)”,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2020年2月,一次偶然的機會,王進關注到了直播帶貨。當看到直播間內(nèi)商品銷售的火爆場景,他腦海里產(chǎn)生了一個念頭:“既然直播帶貨能夠如此高效地推廣各類商品,那么我或許也能借助這一新興模式,自己來銷售農(nóng)產(chǎn)品?!?/p>
說干就干。王進當即從云南購回了一批菠蘿,注冊了直播賬號,以“柿小農(nóng)”的身份在家里開啟了自己的直播“首秀”。
一個人一部手機,邊吃邊吆喝。一個多小時過去了,直播間冷冷清清,觀眾寥寥無幾。就在王進想要放棄的時候,直播間突然來了很多觀眾。短短20分鐘,菠蘿就被搶購一空。
“2000多箱菠蘿一共賣了6萬元。這讓我有了繼續(xù)做下去的信心和動力?!蓖踹M說。
然而,隨后的日子里,王進的直播間人氣驟降。王進沒有放棄,而是選擇深入田間地頭,篩選當?shù)貎?yōu)質(zhì)“土特產(chǎn)”。
2020年5月,他得知城關街道臥龍村的大蒜品質(zhì)上乘,便立即前去考察。當看到個大飽滿的大蒜時,王進覺得自己找到了新的方向。
帶著新產(chǎn)品,王進再次走進直播間,吃著烤肉就大蒜,并向觀眾介紹大蒜的品質(zhì)和吃法。憑借對產(chǎn)品的嚴格把控以及精彩的直播介紹,直播間的大蒜銷量迅速攀升。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臥龍村黨支部原書記王天利說:“我們村有幾十年的種蒜歷史,大蒜品質(zhì)非常好,但銷售渠道有限。那年,通過王進的直播帶貨,村里種的175萬斤大蒜被銷售一空?!?/p>
這次帶貨不僅打響了“柿小農(nóng)”的名號,也為王進扎根本土、主銷富平“土特產(chǎn)”打下了基礎。
“富平的花椒、柿餅、柿子風味獨特、品質(zhì)上乘,我希望把本地的好產(chǎn)品推向全國市場?!蓖踹M說。
為推廣家鄉(xiāng)的農(nóng)特產(chǎn)品,王進精心策劃每一場直播內(nèi)容。他的真誠和熱情贏得了觀眾的廣泛好評,訂單紛至沓來。
王進讓富平味道“香飄萬里”的同時,也間接帶動了數(shù)百人加入電商直播行列?!疤鹱套坦麍@”的主播文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初,面對鏡頭,我很害羞。在王進老師的鼓勵下,我慢慢掌握了直播技巧,銷售也有了起色。截至目前,我的直播間總銷售額已經(jīng)突破1000萬元?!蔽某烧f。
“柿小農(nóng)”王進直播帶貨助農(nóng)增收的事,很快引起了富平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關注。該中心為王進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場所、直播設備、人才孵化培訓、產(chǎn)品包裝和設計等服務,同時幫助他在臨潼、周至、洛川等地對接優(yōu)質(zhì)貨源。
豐富的資源支持與政策扶持,為王進的電商事業(yè)發(fā)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他很快組建起一支20多人的直播團隊,蓋起2000平方米的廠房,原本的“柿小農(nóng)”直播間更名為“柿小農(nóng)食品旗艦店”直播間,電商事業(yè)越做越紅火。
“王進為富平‘土特產(chǎn)’開辟了全新銷售渠道,為農(nóng)產(chǎn)品插上了‘云翅膀’,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富平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人張陽鋒說。(耿楊洋 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