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FAO《糧食展望》報告發(fā)布:全球糧食商品市場前景相對樂觀

2025-07-15 09:00來源:農民日報 編輯:董梁

近日,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發(fā)布《糧食展望》報告。該報告表明,全球糧食商品市場前景相對樂觀,除食糖外,所有商品產量預計都將增加。

該報告指出,就核心農產品而言,全球大米、玉米、高粱和油籽產量預計將分別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但報告同時強調,全球糧食生產仍易受不利天氣條件、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延宕持續(xù)、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以及經濟條件的影響。

FAO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托雷羅表示,雖然農業(yè)生產趨勢看似穩(wěn)健,但對全球糧食安全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素可能正在增加。

這份報告對包括小麥、粗糧、大米、油料作物、食糖、肉類、乳制品和漁業(yè)產品在內的主要糧食商品的生產、貿易、消費和庫存進行了市場評估和最新預測,還估算了全球食品進口費用總額。

報告預計未來一年全球小麥產量將小幅增長,但人均食用消費量將下降。產量增長預計主要由歐盟13%的增長預期推動,同時印度因種植面積擴大有望創(chuàng)下產量新紀錄。

粗糧產量預計將增長3.4%,達到創(chuàng)紀錄水平。這主要得益于巴西、歐盟等地區(qū)穩(wěn)健的產量前景,美國尤為突出。預計美國玉米產量將增長6.0%,主要原因是播種面積擴大。更有利的天氣條件預計也將提振南部非洲的玉米產量。

FAO還發(fā)布了對來年全球大米產量的首次預測,預計年增長率為0.9%,達到5.515億噸的歷史新高,主要可歸因于亞洲預計將出現(xiàn)增產。受非洲強勁需求以及印度與南美出口增加的推動,預計2025年國際大米貿易量將增長1.4%,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6050萬噸。作為人類膳食組成中最重要的谷物,全球大米人均食用消費量預計將提高,其中低收入缺糧國的增長幅度預計可達2%。

該報告還更新了FAO對2024年全球食品進口費用總額的估算,預計較上年將增長3.6%,達到近2.1萬億美元。主要原因包括咖啡、茶、可可和香料的進口費用激增29.3%、果蔬進口費用增長8.1%以及肉制品進口費用增長5.6%。相比之下,其他糧食類商品的進口費用則出現(xiàn)下降,其中谷物進口費用下降4.6%。

2025年,貿易緊張局勢和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進口量和價格,進而影響全球食品進口費用總額。其影響因國家和商品而異,取決于進口依賴程度和替代品可得性等因素。不利天氣事件和供應鏈中斷可能進一步推高進口費用。(姚雯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