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維他奶行政總裁陸博濤在業(yè)績發(fā)布會上談到了電商價格戰(zhàn)的問題,他明確表示,“維他奶不參與極端線上促銷?!?/p>
業(yè)內專家表示:當前平臺低價競爭到了臨界點。行業(yè)不得不思考,“低價”的同時能否實現(xiàn)“優(yōu)質”?平臺和商家如何良性互動,構建良好的生態(tài)?
低價已成趨勢
從2023年開始,各大電商平臺開始圍繞“低價”摩拳擦掌,短兵相接。今年以來,策略也從防守變?yōu)榉垂ァ?/p>
一瓶原價6元的無糖茶在線上渠道可以多少錢購入?答案是不到3元。等于是直接打了五折。
在這個售價之下,商家還有利可圖嗎?近日舉行的維他奶業(yè)績發(fā)布會上,陸博濤透露,即飲茶品類的毛利率通常在30%-40%之間。按照這個區(qū)間計算,只能是勉強處于盈虧平衡線附近。
盡管如此,低價已經成為趨勢。瓶裝水、無糖茶、白酒,都能在電商平臺上以極具誘惑力的價格購入。不少商家開始抱怨,低價模式擠壓了他們的經營空間。
而線上、線下競價的摩擦因此增多。在消費領域,正陷入存量競爭的白酒行業(yè)紛爭尤為頻繁,雙十一前后,就有數(shù)家頭部酒企業(yè)接連發(fā)聲炮轟某電商平臺以低價、“百億補貼”為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以及亂價現(xiàn)象。
其中,定價權成為雙方爭議的焦點。白酒廠家的直接收入來源是向經銷商銷貨,而穩(wěn)定的價盤是保證經銷渠道利潤、維護持續(xù)合作關系的重點所在。因此,酒企非常重視對終端銷售價格的控制,并致力于防范不同地區(qū)之間、線上線下之間的串貨銷售行為。
一般來說,白酒廠家會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實際銷售狀況,對各地經銷商制定不同的返點政策來調控市場價格。而電商不受區(qū)域限制的特性,讓酒企控價難度提升。電商渠道售價低,可能導致產品市場價下滑,對手中有貨的經銷商造成不利影響。
當?shù)蛢r“內卷”加劇,最深的擔憂之一無疑是“劣幣驅逐良幣”。來自廣東陽江刀剪產業(yè)帶的商家馮真源正遭遇了這樣的困境?!敖鼛啄?,某電商平臺一味地強制低價,導致很多成本和售價比正品低20%—30%的產品也宣稱自己是陽江刀具?!瘪T真源透露,陽江刀剪產業(yè)帶工廠已經有三成倒閉退出。刀剪商品和電商的價格競爭,已經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影響。
低價背后迎合消費者需求
艾瑞咨詢披露的《2023年中國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國內網購用戶選擇網站/APP看重的諸多因素中,“價格-價格優(yōu)惠度”排名第一,低價在主導越來越多的消費決策。
不難發(fā)現(xiàn),平替護膚品、平替零食,甚至平替家電……年輕人的消費觀念,逐漸被“低價平替”“非剛需產品不購入”所取代。
由此可見,中國的電商環(huán)境之所以逐步陷入過度低價競爭局面,離不開整體消費趨勢的改變。在消費者普遍追求低價的背景下,倒逼了產品價格持續(xù)被壓縮,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將低價力作為最重要的指標。
11月,在中國市場學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上,多位業(yè)內學者展開了深入討論。
中國市場學會會長夏杰長認為,“當電商平臺利用規(guī)則和算法刻意引導和放大低端需求,過分追求低價和流量,長期來看,是不利于電商平臺高質量發(fā)展的?!?/p>
他分析稱,電商平臺是典型的雙邊市場,平臺針對商家和消費者需要設定不同的價格水平,一般會對平臺的一方,收取較低價格或免費,消費者作為需求方,往往會更容易被寬容。畢竟,消費者能為平臺帶來流量和數(shù)據等。因而,消費者追求低價的情況下,平臺便將“低價”的指標壓向商家。
商品價格看似更低廉,那消費者受益了嗎?答案卻是否定的。
商務部《電子商務報告》執(zhí)筆者、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歐陽日輝,通過數(shù)十年對電商行業(yè)的探究和觀察發(fā)現(xiàn),當前過度低價競爭問題已經現(xiàn)形,一些電商平臺的流量不成比例地流向低價,商家不惜偷工減料或抄襲造假,陷入“囚徒困境”。
歐陽日輝提出,在市場發(fā)展過程中有價格競爭很正常,但如果超出了合理范圍,就會傷及所有市場參與者。
江蘇淮安電商商家劉曉平觀察到,為追求極端低價,相關平臺負責人在購物節(jié)要求商家加大優(yōu)惠力度,商家無利可圖,只能用盜版代替正品。
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他展示了一件原本廠家定價189元的兒童鵝絨羽絨服,在平臺上被強行降價到99元后,廠家棄用成本更高的鴨絨,選擇用pp塑料顆粒填充,制造出高蓬松度的假象,普通消費者很難分辨出面料成分的真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發(fā)表了類似觀點。從長遠角度審視,過低的價格無疑對產業(yè)發(fā)展構成了不利影響。對于消費者而言,短期內看似獲得了最大利益,然而,從長期和動態(tài)的角度來看,這并不是最優(yōu)的結果,甚至可能是最糟糕的情況。
“因為缺乏利潤的企業(yè)將無法投入資金進行新產品研發(fā)、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市場拓展。消費者若無法獲得所需的新產品,消費者福利將無法得到提升,產品升級也將無從談起。”
低價商品往往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成本壓縮,這可能包括壓榨工人工資、延長工作時間等。消費者不能一方面追求低價商品,另一方面又抱怨工作環(huán)境惡劣、加班無補償。這種矛盾心理在經濟學上并不成立,因為市場需要達到一種均衡狀態(tài)。
低價競爭的尺度如何把握?
“當前平臺低價競爭到了臨界點,商家和消費者均對平臺低價競爭不滿?!睔W陽日輝直言。
低價并非不可取,關鍵是要在合理范圍內。合理范圍內的低價競爭確實能促進消費,提升社會整體福利水平。
“低價競爭是合理的低價競爭,在合理范圍內它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升社會整體福利水平,合理競爭也能夠促使企業(yè)不斷提高效率降本降費,它降低了老百姓嘗試新品和新服務的門檻,有利于加速技術服務的推廣和滲透。”重慶工商大學原校長楊繼瑞提到。
在關注低價競爭時,要注意三個“不等于”:低價商品不等于劣質商品;商品價格降低不等于消費降級,在手機、汽車等行業(yè)的生產力發(fā)展時,就存在價格降低和消費升級并存的情況;低價競爭也不等于過度低價競爭,正常的價格競爭是市場活力的體現(xiàn)。
不過,歐陽日輝觀察到,未來過度低價競爭有望得到緩解。
“政府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關注平臺過度低價競爭問題,并著手采取解決措施?!?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強化行業(yè)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2024年11月22日,李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規(guī)范市場競爭秩序,健全常態(tài)化監(jiān)管制度,推動平臺企業(yè)規(guī)范經營、有序競爭、提升質量,促進各方主體互利共贏。
與此同時,電商平臺已經逐漸認識到,過度低價競爭不僅無法為平臺帶來持續(xù)增長,反而損害了用戶體驗和商家積極性,因此電商平臺也開始逐漸調整低價競爭策略。今年618之后,淘天集團弱化了絕對低價戰(zhàn)略,不再單純依靠“五星價格力”排名,而更側重于交易金額(GMV)份額;7月,抖音集團也宣布不再將“價格力”作為第一優(yōu)先級,而是將GMV增長置于首位。8月,拼多多也透露出消息表示,將調整業(yè)務重點,明確將GMV作為第一目標。這些調整表明,平臺在逐步放棄過度低價競爭策略,但未來平臺競爭態(tài)勢的具體走向仍待進一步觀察。
不過,消費環(huán)境的改善需多方聯(lián)動。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加大執(zhí)法力度,對查實的違法行為依法予以嚴厲處罰,形成強大的震懾力,讓商家不敢輕易觸碰法律紅線。
消費者也應在面對誘人的價格時保持冷靜和理性,仔細甄別信息的真?zhèn)?,不能唯價格論,把價格高低當作選擇產品的唯一標準。相比性價比,質價比同樣值得關注。(黃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