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wǎng)訊(記者程伯全)?按照內江市、東興區(qū)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四川省內江師范學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認真執(zhí)行關于學生返校復課工作的特殊要求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guī)范》,學校飲食服務中心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管理和餐飲服務的各項安全保障工作,時刻嚴守“八字律”的要求,筑牢學生返校復課疫情“防護墻”,確保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兩不誤。
整潔干凈的就餐區(qū)
“早”—立足早。及早在營業(yè)食堂前放置疫情相關知識展板、在洗手池標識“七步洗手法”和提供肥皂及洗手液;及早推行健康碼的使用,在進入就餐大廳門口安裝有自動測溫的紅外線測溫儀,并安排專門的體溫測試員進行專人值守;及時安裝食堂入口通道帳篷和間距一米、入口、出口溫馨提示語;在就餐大廳的餐桌上按照堂食的合理間距要求張貼好學生就餐位指示牌;利用揚聲器在食堂入口處反復播放進入食堂就餐的疫情防控要求;安排專門的引導員,對進入食堂的各學院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盡快熟悉食堂的就餐環(huán)境;及早準備了三天的中藥,每天通過浸泡熬制,免費向就餐者提供。
“人”—管住人。嚴格按照臨戰(zhàn)時的餐飲服務要求管控從業(yè)人員。嚴格執(zhí)行疫情不結束,住在宿舍的從業(yè)人員實行宿舍與食堂、回家居住的從業(yè)人員實行居家與食堂的“兩點一線”管理體制和模式;嚴格遵守“不走親訪友,不串門,不聚餐,不打牌,不外出健身,不去公共場所,不過紅白事,不信謠,不傳謠”的“九不準”要求,不在宿舍之間相互走串。
“檢”—早檢測。嚴格執(zhí)行從業(yè)人員一日三次體溫測試和健康監(jiān)測制度,并如實做好記錄。一旦發(fā)現(xiàn)體溫超過37℃的,立即報告飲食服務中心采取相應處置措施。對進入食堂的任何人員都必須進行體溫測試,符合健康體溫要求的,方才放行入內,對體溫出現(xiàn)異常情況的,現(xiàn)在留觀區(qū)進行觀察,經過再測試后,符合要求的,才可進入食堂。通過早防護,把疑似感染的人員和健康人員隔離開,努力把控好疫情防控的每一層關口。
“報”—報情況。各食堂按照“有事報事、無事報平安”的要求,履行“早報告、零報告、如實報”的食堂監(jiān)管職責,確保每條信息報送及時準確真實,每日定時將員工的基本情況報告給飲食服務中心,做到不漏報、不遲報、不瞞報。
“消”—勤洗消。按照防控衛(wèi)生標準,每天由專人對刀具、砧板、卡機工作臺、地面、就餐桌椅、操作間、進入出口通道進行三次以上消毒、通風,并做好嚴格的清洗消毒記錄。
“護”—嚴防護。做好個人防護,餐飲從業(yè)人員嚴格按照防護要求穿戴好防護用具,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發(fā)、勤換工作服”。全程監(jiān)控操作過程中必須戴口罩,肉類和蔬菜加工均采取手工切配,做到精致精細;每餐考慮葷素搭配合理、健康營養(yǎng)協(xié)調、南北風味具有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全心盡力為每一位就餐者提供可口美味營養(yǎng)的膳食。售賣時一律戴一次性手套,而且從早上七點到晚上的九點半,隨時都提供菜品、水果、乳制品和飲品服務,以滿足不同時段學生的就餐需求。
“分”—分散管。食堂內人員一律取消桌餐,實行分餐制,嚴格按照間隔一米距離,排隊領取自己的飯菜,一人一桌分散就餐。
“責”—嚴追責。堅持以戰(zhàn)時的紀律、戰(zhàn)時的力度追責問責,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的,一律嚴肅追究當事責任人和食堂管理人員責任,始終做到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筑牢疫情的“防護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