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給孩子在身高、智力、健康等方面提供助力,不少愛子心切的家長將各種兒童保健品送進孩子口中。然而,一些不法企業(yè)、商家也抓住了家長這種心理,以非法添加、虛假宣傳、非法傳銷等各種手法騙取消費者的錢財,致使兒童保健品市場出現(xiàn)各種亂象。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正常發(fā)育、合理進食的孩子并不急需保健品,??保健品服用不當反傷身。
“老人的錢和小孩的錢最好賺”,此言不虛。這些年,各商家在“銀發(fā)經(jīng)濟”和“兒童經(jīng)濟”這兩大塊領域“深耕細作”,確實賺取了不少財富,而一些商家也使出了虛假宣傳來誤導消費,甚至坑蒙拐騙,讓這兩個群體受害不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保健品”。
2018年,中國保健品市場已超過2000億元,在保健品消費群體中,人口結(jié)構(gòu)的兩端55歲以上和16歲以下人群中滲透率相對較高,也正好印證了“老人的錢和小孩的錢最好賺”這個說法。在兒童保健品消費中,主要來自家長的高投入,他們在小孩的身高增長、智力開發(fā)、健康保障方面從來不遺余力,盲目之下成為了“廣告易感人群”,在虛假廣告的誘惑下花大價錢購買各種保健品給孩子食用。然而,保健品的效果往往會與家長們的期望背道而馳,不僅孩子沒有變聰明強壯,反而吃出了諸多問題,例如有的孩子因為大量服用保健品導致出現(xiàn)心肌損害、低血糖等病癥;有的男生出現(xiàn)了胸部發(fā)育;還有的得了高鈣尿癥導致的尿路感染……
關于保健品市場,近兩年來國家一直在下力氣整頓,也不乏有保健品公司被曝光,例如無限極公司、權(quán)健公司,可為什么總有不少人“入坑”?這其中除了商家刻意夸大的宣傳、一些媒體的助力之外,也有家長們健康素養(yǎng)低下、盲聽盲從的因素。保健品原本只是人體機理調(diào)節(jié)劑、營養(yǎng)補充劑,不能直接用于治療疾病,更不能替代飲食,甚至有的“保健品”根本起不到任何保健作用,而正常發(fā)育、合理飲食的孩子其實并不需要保健品來進行營養(yǎng)補充,不吃無所謂,多吃反而有害,無奈家長愛子心切,非要給孩子吃各種保健品,結(jié)果導致孩子的身體承擔不必要的負擔,或致激素紊亂、或加重腎臟負擔,沒病吃出病來。
在一些藥店、母嬰店可以看到,鈣片、蛋白粉等兒童保健品被放在醒目位置,價格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而這些往往都是熱銷商品,這也證明在盲目消費之下,兒童保健品的受歡迎程度一直居高不下。就如同有專家所說,防止兒童保健品虛假宣傳、非法營銷、過度消費和防止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受騙一樣,首先還是要大力普及保健品知識,使廣大家長知曉兒童保健品不是“人人都能吃”。
除此之外,國家對保健品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仍需加大。今年1月,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印發(fā)了《假冒偽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提出要開展特殊食品監(jiān)管專項行動,聚焦“一老一小”,加大對保健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的抽檢力度。職能部門要行動起來,家庭、學校、社區(qū)也應該行動起來,多方共同提高防范的積極性,形成治理合力,將保健品市場拉回到規(guī)范化、有序運轉(zhuǎn)的軌道,不讓銀發(fā)一族和兒童再受“保健品”的戕害。(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