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名勞模進校園與學生結對教育活動”啟動,讓勞模走進校園,讓學生走近勞模,在廣大學生中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由上海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委與上海市總工會合作推動百名勞模進校園的這一舉措,在全國尚屬首次,也是上海大中小學落實勞動教育的寶貴精神財富和重要載體。
首批與勞模結對的有上海市市西中學、行知中學、崇明中學、蓬萊路第二小學等全市各區(qū)的17所中小學。來自各行各業(yè)的百名勞模分別與這17所學校的學生結對,勞模們將分別深入各學校,舉行報告講座、主題班會和訪談交流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啟動會上,首批結對的17所中小學“勞模工作室”授牌。
開展“百名勞模進校園與學生結對教育活動”,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一個創(chuàng)新之舉,是弘揚和傳承勞模精神的有效方式。既要讓勞模走進校園,也要讓學生走近勞模工作實踐的地方參觀學習,見證上海的發(fā)展,感悟勞動的重要性。培養(yǎng)愛國情,砥礪強國志,實踐報國行,進一步懂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干出來的。
近年來,上海全面加強新時代學校勞動教育,命名了68家市級勞動教育基地和155個勞動教育實驗校。用好勞模資源,讓勞模與學生結對,用真情、真事、真話來感染、感動、感化學生,這是教育系統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要突出言傳身教,提升勞動素養(yǎng),強化服務保障。
啟動會上,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還向全市中小學推出了上海市勞模協會工會管理學院勞模學員分會(教育實踐基地)、上海工匠館、包起帆創(chuàng)新之路展示館、徐虎(青少年教育基地)、吳爾愉(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和陶依嘉(勞模服務創(chuàng)新工作室)等首批17個勞模育人實踐基地,為全市廣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傳承勞模精神的教育平臺。(許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