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爭創(chuàng)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以來,各行各業(yè)都掀起了新一輪創(chuàng)建熱潮。在餐飲行業(yè),文明餐桌、“光盤”行動持續(xù)深化。近日,中秋小長假來臨,餐飲業(yè)迎來消費高峰,各餐飲店紛紛利用這一時機加大文明餐桌宣傳,以“小餐桌”帶動“大文明”,引導市民理性消費,拒絕浪費,珍惜食物,儉以養(yǎng)德。
改進菜單協助點菜 有效提升“光盤率”
中秋到,骰聲響。9月11日晚上,記者在牡丹大酒樓體育路店看到,來就餐的客人坐滿了大堂。牡丹發(fā)展集團副總經理張小玲告訴記者,廈門人過中秋有聚餐、博餅的習慣,大家顧著談天說笑,卻容易剩下食物。為了轉變這種現象,牡丹做了許多努力。“今年,除了加大對文明餐桌、‘光盤’行動的宣傳外,我們還對博餅宴的菜單進行了改進。”張小玲說,牡丹各門店都在博餅宴菜單中加入時令菜、手工菜等20多道新菜式,提升了博餅宴菜品的精致度,對菜肴分量也進行了合理設計,致力于讓客人吃得滿意,因此今年用餐浪費的現象較少。
文明城市涵養(yǎng)文明市民,經過多年的宣傳引導,適量點餐、剩菜打包的文明用餐意識在廈門已深入人心。張小玲說,如今,很多客人會在訂位時就請服務員幫忙排菜,牡丹也要求員工提前與客人溝通菜單,“根據客人的宴請人數、宴請對象、口味偏好等,幫助客人合理搭配菜式,安排合適的菜量,這樣有助于減少剩菜,推動‘光盤’?!?/p>
張小玲表示,牡丹定期會對員工進行文明用餐方面的培訓,除了要求他們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用餐,也要把這種文明理念帶入到服務中,餐前提醒客人適量點餐,餐后鼓勵客人剩菜打包。牡丹為客人免費提供一次性環(huán)保餐盒,平均每年在五家分店要花費8萬元左右餐盒費,但張小玲認為:“每個人看到好好的食物被倒掉、浪費,都會感到心痛,我們希望能為倡導文明用餐節(jié)儉惜福盡一份責任。”
加大宣傳主動提醒 潛移默化塑造文明
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開展“文明餐桌”行動是廈門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廈門自2012年5月開始在全市范圍廣泛開展“文明餐桌”行動,形成了各部門齊抓共管、各界積極響應的良好局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注意到,廈門市大部分餐飲店都在餐廳進門顯眼處張貼《廈門市文明餐桌公約》、“文明用餐、節(jié)儉惜福”等內容的宣傳海報,在每張餐桌桌面張貼或擺放“文明用餐”提示牌,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帶動市民養(yǎng)成文明用餐習慣。
越來越多的餐飲店加入到“文明餐桌”踐行者的隊伍中,自覺提醒顧客吃多少點多少,對超量消費、可能造成浪費的顧客委婉勸導,剩飯剩菜主動幫忙打包,提供公筷公勺,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等。牡丹大酒樓等部分餐飲店還通過在店內設置兒童游樂設施、醒酒區(qū)、休息室等,有效減少了兒童在餐廳內奔跑嬉鬧或顧客醉酒鬧事等不文明行為,進一步營造了文明用餐環(huán)境。
比起早些年,鋪張浪費、講求排場的飲食陋習在我市大大減少,勤儉節(jié)約、愛惜糧食、儉以養(yǎng)德的良好風氣蔚然成風,廈門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衛(wèi)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