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wǎng)!
 

新技術讓摻假的食用油無處遁形!

2024-11-13 08:57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曹譯文

讓摻假的食用油無處遁形;一招揪出“掛羊頭賣狗肉”……食品“摻假”不僅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一不小心就會“踩坑”,隱蔽的摻假方式同樣也給檢測增添了難度。不過,隨著南京食藥檢院的省市場監(jiān)管重點實驗室(食品真實性鑒別技術)獲批建設,消費者關注的食品安全檢測再添“利器”,這些食品摻假行為將無處遁形。

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食用油,除了常見的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還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用油調制成的食用調和油。近年來,調和油以其特有的營養(yǎng)搭配理念,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但也曾有媒體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謂食用調和油和消費者所認為的并不一樣,比如有些橄欖油調和油,產品包裝上寫著大大的“特級初榨橄欖油”和“橄欖原香”等字樣,作為產品屬性的“食用調和油”卻恨不得隱形,消費者稍不留意就會誤以為這是純正的橄欖油。

肉類制品中“掛羊頭賣狗肉”的情形同樣防不勝防,街頭便宜的烤羊肉串,可能是添加了香精的鴨肉;純“牛肉丸”,里面可能還混有雞肉、鴨肉等……

記者了解到,日前,在南京食藥檢院召開的江蘇省市場監(jiān)管重點實驗室(食品真實性鑒別技術)第一次學術委員會會議上,重點實驗室新立項的科技項目:機器學習結合質譜技術在植物食用油真?zhèn)舞b別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微針貼片串聯(lián)ddPCR的預制菜中動物源性成分快速定量檢測技術研究等,分別作了開題匯報。

南京市食藥檢院胡文彥博士介紹說,食用油品類鑒別,此前主要通過脂肪酸組成來判斷油脂類別,但這種單維度的識別方式存在較大誤差,特別是在混合油脂的檢測中存在瓶頸?,F(xiàn)在通過“機器學習結合質譜技術在植物食用油真?zhèn)舞b別中的應用研究”,除了檢測食用油中的脂肪酸,還將檢測其他微量成分,通過分析食用油中的多維化學或物理特性,利用機器學習算法來識別和區(qū)分不同種類的食用油及其摻假情況。

對于“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胡文彥告訴記者,南京市食藥檢院已開發(fā)了較為成熟的檢測方法,可以同時對食品中的動植物源性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檢測,“基于微針貼片串聯(lián)ddPCR的預制菜中動物源性成分快速定量檢測技術研究”,將以預制菜為切入點,預期實現(xiàn)動植物源性成分的快速現(xiàn)場檢測。

檢測方式不斷升級的同時,胡文彥也提醒消費者,日常在選購食用油、肉制品時,最好選擇大型商超等正規(guī)渠道,“除了看生產日期,也要留心查看配料表?!焙膹┙榻B說,加工食品的各種配料在標簽上是按照含量從高到低排序的,排在前面的成分含量較高。(薛玲)